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

行車檢查摘要 出遊一把罩


跨入2013年,接著而來是中國人的農曆新年,長達九天的假期,大多數人趁著這個時候返鄉過節或者全家人出門旅遊。汽車線上在大家出遊前,教大家如何為愛車做基本檢查,確保大家出遊都能快快樂樂出門,平平安安回家。
五油三水引擎室基本位置

農曆過年與春節假期,是大家出門旅遊或者返鄉過節的好時機,如果不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旅客,絕大多數都是自行開車。平常愛車的使用量可能只在市區上下班、購物採買,很少長時間超過四、五個小時駕駛,平時疏於保養,春節出遊會是愛車一個很大的考驗,不曾出現的問題都會依依浮現。為了不破壞大家出遊的興致,出發前為愛車做個檢查,有問題的地方更換、檢修,對行車安全會大大提升。
基本檢查不可少
引擎最基本的就是油與水的潤滑及冷卻液,打開引擎蓋不知道什麼油在什麼位置、冷卻水夠不夠的車主,我相信大有人在,汽車線上在這裡,要教導大家基本的愛車檢查,機油、變速箱油在什麼位置,煞車油、水箱冷卻水夠不夠;這些有關潤滑或者冷卻的油、水不夠,可能導致引擎散熱不好,運轉潤滑度不夠造成引擎故障,影響行車安全,看似小地方的檢查,可以避免大麻煩的發生。
五油三水
機油加油孔位置,機油不夠從這加入新的機油,但加油完畢記得鎖緊,不然會出現機油噴泉喔!

五油三水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但五油到底是哪五油,又是哪三水呢?可能會有很多人說不出來。五油其實包含機油、變速箱油(手排齒輪油)、煞車油、方向機油、汽油,三水則是水箱水、雨刷水、電瓶水,但是隨著汽車科技的進步,很多車已經沒有五油三水那麼多,或者有些油、水是沒有油尺可以檢查,都改由電腦自動監控,科技的進步幫車主免去不少麻煩,但也失去車主自己動手的樂趣。
機油
機油是引擎最基本的潤滑媒介,身兼保護引擎的重責大任,不同的引擎選擇不同號數的機油。機油的檢查很簡單,大多數的車子都會有機油油尺來測量,選擇一塊平坦的路面,不能有任何傾斜,引擎發動運轉後熄火,等待數分鐘讓機油流回油底殼,這時抽出機油油尺,看機油量有沒有在許可範圍之內,機油不足就必須添加。機油五千至一萬公里必須更換,確保機油能還能產生油膜潤滑引擎,車輛不常開,最好在半年左右更換機油。
機油油尺位置,啟動引擎後熄火等待數分鐘,拉出油尺測量機油輛,只要在兩個缺角之間,機油量充足。

現在大部分車都沒有變速箱油尺可測量,只要沒有漏油基本上不會短少,如果不足儀表板上會有燈號警示。
變速箱油(手排齒輪油)
傳統自排變速箱大多數有油尺,測量變速箱油引擎必須運轉,油尺上有「Warm」跟「Hot」兩個區域,冷車及熱車變速箱油會有不同,只要在範圍內就算合格。現在大多數車種已經沒有變速箱油尺,由電腦來監控顯示於儀表板內,油量不足儀表板會有警示燈號。
有變速箱油尺的車輛,抽出油尺會有兩個區域,一個是冷車時測量範圍,一個是熱車的測量範圍。

手排變速箱同樣也有油尺(少數車種沒有),但手排齒輪油就沒有冷車與熱車的不同刻度。
煞車油正常呈現透明顏色,油壺旁邊有上限跟下限的標記,只要在範圍內都算正常。
煞車油
當駕駛踩下踏板堆動Air Tank由總泵經過煞車油管到到達四輪的分泵,在油管中流動傳遞的就是煞車油,煞車油管的迴路內幾乎真空狀態,當我們踩下煞車時,煞車油會經由壓力將活塞推出,把煞車皮推向碟盤,完成煞車動作。煞車油壺側邊會有檢視的刻記,在範圍內表示正常,車主也能用目視來檢查油品狀況,顏色過於骯髒就必須更換。
傳統的油壓方向機一定會有方向機油壺,旁邊有刻度測量油量狀況。

方向機油
引擎皮帶帶動方向機幫浦,靠著油壓推動動力方向機柱,而方向機油就是推動的媒介。現在車系有傳統油壓方向機或者是電子式方向機,傳統油壓一定會有方向機油壺存在,電子式就不一定,有些式油壺旁邊會有刻度,有些是打開蓋子會有油尺,油量在範圍內就算合格。
打開油箱蓋上面會有建議使用的汽油等級,記住不要加錯了!柴油加到汽油、汽油加到柴油就麻煩了!

汽油
汽油應該就不用多做介紹,儀表板內有汽油的油表,出門前記得先把油箱加滿,不過還是有人會迷糊到忘記加油拋錨在路上。另外,車輛是用那種汽油,9598還是柴油可要記清楚,如果汽油加到柴油那可就麻煩了!
儀表板上有油表顯示汽油量,到達底限會再亮起燈號提醒,不過還是會有駕駛開到沒油都不知警覺。

水箱水攸關引擎冷卻,冷卻水箱旁邊有刻度,方便測量水箱水是否足夠,水箱蓋在打開之前要確定引擎冷卻,不然會有噴出的危險性。
水箱水
水箱水是用來冷卻引擎運轉時帶來的熱能,水箱水要加入水箱精才不會產生水垢堵塞水道。測量水箱水可以觀察副水箱上的刻度,在範圍之內代表水箱水充足;另外,要打開主水箱蓋之前,必須確定引擎完全冷卻,在未冷卻的狀況下打開水箱蓋,沸騰的水箱水會噴出發生危險。
雨刷水是清潔前擋風玻璃之用,沒有太大限制,不足就補充可以加入雨刷精增加清潔性。
雨刷水
雨刷水的功用是用來清潔玻璃,補充雨刷水沒有特別限制,不足就補充並加入適當的雨刷精。雨刷水桶與水箱的副水桶某些車種外型類似,不要把它搞混了,玻璃很有可能會越洗越髒。
現在電瓶已經不需要補充電瓶液,只要看上面的視窗來檢查電瓶狀況。
電瓶水
傳統式的電瓶,電瓶液是需要添加的,但現在很多電瓶都是密封的,不需要增添電瓶液,只需從電瓶上的視窗還檢視電瓶狀況;電瓶有一定壽命,有時就算視窗上顯示正常,電瓶還是很有可能故障,時間到就定時更換買個心安。
外部的安全檢查
檢查輪胎可以先從外觀下手,看看外觀是否有無異狀,檢查外觀有沒有龜裂、損傷、割裂,表面有沒有插入異物。
輪胎
輪胎是車輛與地面最直接接觸的零件,狀況不好對行車安全影響很大。檢查輪胎可以先從外觀下手,看看外觀是否有無異狀,有沒有龜裂、損傷、割裂,表面有沒有插入異物。
胎壓攸關車輛安全還有油耗,正確的胎壓能讓愛車更省油。

接下來再檢測胎壓,不同車種有不同的胎壓標準,通常在駕駛座旁邊有張貼紙告知標準胎壓;車上可以放一個胎壓表,隨時注意輪胎胎壓,胎壓不足的話找就近加油站都有充氣設備。
不同車種有不同的胎壓標準,通常在駕駛座旁邊有張貼紙告知標準胎壓。

胎紋的紋路深度不能低於1.6mm,當胎紋低於這個標準,就必須更換輪胎。
除了胎壓之外,胎紋的深淺跟行車安全同樣有直接關係,胎紋不足會降低輪胎抓地力,輪胎噪音也會異常大聲影響行車品質。胎紋的紋路深度不能低於1.6mm,當胎紋低於這個標準,就必須更換輪胎。
燈光的檢查對行車安全很重要,可以想像在夜晚沒有頭燈,真不知道要如何開車。
燈光
燈光是最基本的安全配備,讓駕駛看清楚前方路況,後車也能知道你的行車狀況。上路前不妨先把全部的燈光打開,下車檢查所有燈光是否作動正常,一個人比較難完成煞車燈的檢查,可以請人在車上踩著煞車,再到後方看看煞車、第三煞車燈燈泡有沒有燒毀。
煞車燈、方向燈以及倒車燈讓後面駕駛知道你的狀況,這三項缺一不可。
養成習慣 安全有保障
出遊前行車檢查,才能快快樂樂出門,平平安安回家。
現在大部分消費者都把檢查愛車的任務交給車廠,時間到開進保養廠,但有時候就算正常保養車子還是會故障、出現問題,如果可以養成習慣,常常檢查愛車一些基本油水,就能降低在路上顧路的機率。同時,車主能隨時注意車輛狀況,行駛中車輛有無產生異音,有沒有出現不正常的抖動,這些症狀間接代表車輛某些地方出現問題,能即早發現即早處理,對行車安全有很大保障。
更多精彩報導,請上 汽車線上情報

全文網址: 行車檢查摘要 春節出遊一把罩 - 大話車談 - 職人專訪 - udn發燒車訊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r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39145#ixzz2JYLfyBoT
Power By udn.com 

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

受用不盡的健康知識


受用不盡的健康知識

by  on Jan 28, 2010





十八隻狐狸

十八隻狐狸有一個古老的故事開頭:在一位農夫的果園裡,紫紅色的葡萄掛滿了枝頭,令人垂涎欲滴,當然,這種美味也逃不過安營紮寨在附近的狐狸們,牠們早就想享受一下了。

一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發現葡萄架要遠遠高出它的身高。它站在下面想了想,不願就此放棄,機會難得啊!想了一會兒,它發現了葡萄架旁邊的梯子,回想農夫曾經用過它。因此,它也學著農夫的樣子爬上去,順利地摘到了葡萄。

(這隻狐狸採用的就是問題解決方式,它直接面對問題,沒有逃避,最後解決了問題。)

二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也發現以它的個頭這一輩子是無法吃到葡萄了。因此,它心裡想,這個葡萄肯定是酸的,吃到了也很難受,還不如不吃。於是,它心情愉快地離開了。

(這隻狐狸運用的是心理學當中經常提到的“酸葡萄效應”,也可以稱為文飾作用或合理化解釋,即以能夠滿足個人需要的理由來解釋不能實現自我目標的現象。)

三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剛剛讀過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,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動。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並沒有氣餒,它想:我可以向上跳,只要我努力,我就一定能夠得到。“有志者事竟成”的信念支撐著它,可是事與願違,它跳得越來越低,最後累死在了葡萄架下,獻身做了肥料。

(這隻狐狸的行為,在心理學上我們稱為“固執”,即反復重複某種無效的行為,有時我們也稱它為強迫症。它說明,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決問題,要看自己的能力、當時的環境等多種因素。)

四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,願望落空了,便破口大?,撕咬自己能夠得到的藤,正巧被農夫發現,一鐵鍬把它拍死了。

(這隻狐狸的行為我們稱它為“攻擊”,這是一種不可取的應對方式,于人於己都是有害無利的。)

五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顯得如此的渺小,便傷心地哭起來了。它傷心為什麼自己如此矮小,如果像大象那樣,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嗎?它傷心為什麼葡萄架如此高,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,本以為能吃到,沒想到是這種結果。

(這隻狐狸的表現我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“倒退”,即個體在遇到挫折時,從人格發展的較高階段退到人格發展的較低階段。)

六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仰望著葡萄架,心想,既然我吃不到葡萄,別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,如果這樣的話,我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了,反正大家都一樣。

(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中稱之為“投射”,即把自己的願望與動機歸於他人,斷言他人有此動機和願望,這些東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。)

七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,心情非常不好,它在想為什麼我吃不到呢,我的命運怎麼這麼悲慘啊,想吃個葡萄的願望都滿足不了,我的運氣怎麼這麼差啊?越想它越鬱悶,最後鬱鬱而終。

(這隻狐狸的情況是“抑鬱症”的表現,即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為特徵的神經性障礙。)

八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嘗試著跳起來去夠葡萄沒有成功,它試圖讓自己不再去想葡萄,可是它抵抗不了,它還試了一些其他的辦法也沒有見效。它聽說有別的狐狸吃到了葡萄,心情更加不好,最後它一頭撞死在葡萄架下。

(這隻狐狸的下場是由於它心理不平衡造成的,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“不患無,患不均”的現象。很多人在與別人比較的時候,因為心理不平衡選擇了不適當的應對方式。)

九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同樣是夠不到葡萄。它心想,聽別的狐狸說,檸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,既然我吃不到葡萄,何不嘗一嘗檸檬呢,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吧!因此,它心滿意足地離開去尋找檸檬了。

(這只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“替代”,即以一種自己可以達到的方式來代替自己不能滿足的願望。)

十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看到自己的能力與高高的葡萄架之間的差距,認識到以現在的水準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,因此它決定利用時間給自己充下電,報了一個研究生課程進修班,學習採摘葡萄的技術,最後當然是如願以償了。

(這只狐狸採用的是問題指向應對策略,它能夠正確分析自己和問題的關係和性質,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,是一種比較好的應對方式。)

十一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同樣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。它轉了一下眼睛,把幾個同伴騙了來,然後趁它們不注意,用鐵鍬將它們拍昏,將同伴摞起來,踩著同伴的身體,如願以償地吃到了葡萄。

(這隻狐狸雖然最後也解決了問題,但它是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來解決的,這種應對方式不可取。)

十二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這是一隻漂亮的狐狸小姐。它想我一個弱女子無論如何也夠不到葡萄了,我何不利用別人的力量呢?因此,它找了一個男朋友,這只狐狸先生借助梯子給了狐狸小姐最好的禮物。

(這在心理學上稱為”補償原則”,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優勢或是別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,這種方式在一些情境下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。)

十三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對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滿,這導致了它不能嘗到甜美的葡萄,於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來。說因為葡萄藤太好高騖遠,爬那麼高,說葡萄的內心其實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漂亮。發洩完後,它平靜地離開了。

(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稱之為“抵消作用”,即以從事某種象徵性的活動來抵消、抵制一個人的真實感情。)

十四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發現自己無法吃到自己嚮往已久的葡萄,看到地上落下來已經腐爛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,他輕蔑地看著這些,作嘔吐狀,嘴上說:“真讓人噁心,誰能吃這些東西啊”。

(這隻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”反向作用”,即行為與動機完全相反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。)

十五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既沒有破口大?,也沒有堅持不懈地往上跳,而是發出了感歎,美好的事物有時候總是離我們那麼遠,這樣有一段距離,讓自己留有一點幻想又有什麼不好的呢?於是它詩性大發,一本詩集從此誕生了。

(這只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“置換作用”,即用一種精神宣洩去代替另一種精神宣洩。)

十六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發現想吃葡萄的願望不能實現後,不久便產生了胃痛、消化不良的情況。這隻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飲食的它,怎麼會在消化系統出現問題。

(這隻狐狸發生的情況在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稱之為“轉化”即個體將心理上的痛苦轉換成軀體上的疾病。)

十七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它發現了同樣的問題。它嘴一撇,說:“這有什麼了不起的,我們狐狸中已經有人吃過了,誰說只有猴子才能吃到果子,狐狸也一樣行!”

(這只狐狸所表現的言行是一種情緒取向的應對方式,在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稱之為“傍同作用”,即當自我價值低於他人價值時,尋找與自己有關係的人來實現自我價值。)

十八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,牠心想,我自己吃不到葡萄,別的狐狸來了也吃不到葡萄,為什麼我們不學習猴子撈月的合作精神呢?前有猴子撈月,現有狐狸摘葡萄,說不定也會傳為千古佳話呢!於是它動員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,搭成狐狸梯,這樣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。

(這隻狐狸採取的是問題取向的應對方式,它懂得合作的道理,最終的結果是既利於自己,又利於大家。)


心態這東西說不準,關鍵看你自己如果去擺正他,小小淺顯的道理,通過寓言來告訴大家,就看你自己怎麼去做了~~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,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;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,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。因此,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,重視精神的力量,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,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

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

千金難買少年窮,萬世修得千金富



楊元寧- 雖然她是王永慶的外孫女,當你看這篇文章的時候,請拿掉這個因素。

比爾蓋茲的母親曾經撐著羸弱病體,在他的婚禮派對中,公開敦促他︰「得天獨厚的人呀!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。」

楊元寧也是如此。外人眼中,她出身豪門,是王永慶的外孫女,她的父親楊定一則是長庚生技董事長,從小就是天才兒童,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院,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。

楊元寧16歲就出版了7本發人省思的童書,17歲為「紐約時尚週」走秀,18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,修習生物學與東方哲學雙學位,並在大學二年級就修完哲學系的應修學分。

※特殊教育,感悟哲思人生:她的成績除了來自聰穎的天賦,更重要的是楊定一特殊的訓練─ 朗誦古典文獻。身為科學家與醫師,楊定一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,朗誦古文時,兒童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,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,不僅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,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。

至於為什麼要挑選古代聖哲的著作?他認為這是讓孩子們直接與大師對話,他更要求帶領朗誦的大人不要解釋字義,他相信孩子們有足夠的智慧了解,而這些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。

6歲起,楊定一就帶著她與兩個弟弟讀經書,從孔子、老子到佛家思想,楊元寧笑笑說:「小時候這樣讀古文只是好玩,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,不同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。」

在這麼多經書中,最讓楊元寧有所感悟的,則是《六祖壇經》,經書所言︰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對她影響深遠。9歲時,她與父親參加5日禪修,在第5天打坐要結束時,楊元寧忍不住嚎啕大哭,楊定一緊張地以為5日禪坐讓孩子身體不適,沒想到楊元寧卻哭著說︰「原來人生是一場空。」

16歲那年,楊元寧出版了7本童書,《大地醫生》《不再恐懼》《活在沉靜中︰讚頌大地》《整體療法》《記得快樂》《大笑老人》《業力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》等。小男孩吉多因為透過與爺爺對話,體會了生命的意義。書中處處充滿佛家哲思,她坦言書中寫的道理,都是給大人看的,而智慧爺爺則是父親楊定一的化身。她甚至談到連成年人都講不清的「業力」,在《業力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》中說,人生的一切都是將石頭丟在水中,激起陣陣漣漪,引發善惡因果,更說︰「我們的靈魂或是精神,不論我們叫它什麼,也是一樣的。即使拋去了這個肉體,我們的靈魂還是永存。真相是,我們原本就是美麗的靈魂。暫居在這皮骨袋裡。靈魂是無限地光明,永遠不滅地閃耀著。」

※傳承門風,成為他人天使:出身豪門,對楊元寧最大的意義,不是揮霍不盡的金錢,而是最好的教育環境,以及好家庭的「家風」─盡力、勤儉、助人。

從小,家族裡的長輩就身體力行︰「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,一旦立定目標,就要盡全力。」問楊元寧:「你人生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?」她認真地想了想,回答:「沒有,我一定盡力完成。」

她承認自己有完美傾向,常常連楊定一都拜託她放輕鬆。申請大學時,她比別人早兩個月寄出所有的申請表格;老師建議她不要超過6所大學,她卻一口氣申請了12所,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費盡心思,強烈表達她渴望入學的欲望。最後她被哈佛大學以提前申請的方式准許入學,在哈佛所有的入學方式中,是最困難的。當她獲准入學後,輕輕鬆鬆放假,別的同學們還在拖延著,直到最後一刻才拚命。

勤儉,自然是這個家族最為人所知的門風。王永慶先生總是一條毛巾用到破。楊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規矩,他不准孩子們有剩菜,他說︰「吃飽,不是理所當然,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。」

楊元寧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愛奢華,她很少買衣服,特別是學期中,寧願把時間拿來念書,也不花錢血拚;好不容易可以買衣服,總是平價實穿得體就好,一件衣服穿個45年很平常。

助人,則是楊定一從小教育楊元寧時,最重要的觀念。楊定一在巴西見過太多窮人,知道他們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,所以他從小告誡楊元寧︰「妳很幸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,更應該幫助人。」

楊元寧的心比父親期望的還要柔軟。從小只要有同學生病請假,楊元寧除了打電話關心,還會幫同學準備好缺漏的功課。曾經有個猶太媽媽握著楊定一的手說︰「楊元寧真是個小天使。」

從賓格利高中(The Pingry School)畢業時,楊元寧除了在學業上獲得無數獎項,最讓她驕傲的,則是「羅斯奈爾獎」(Russ Neil Award),由全校250位同年級學生選出得獎者;另外最高榮譽的「勞丹帝獎」(Magistri Laudandi Award),得獎評語則是:「其他獎項或可表揚『最可能締造成就者』,但該生乃因『最能夠幫助眾人締造成就』而獲頒此獎」。

※台上綻放,要求完美表現:進入哈佛後,楊元寧幾乎投注所有心力在智識的追求,夜夜苦讀,兩三天就讀完一百多頁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或者生物學理論。念書累了,她就去湖邊跑步,睡前爽快地做上百個仰臥起坐當遊戲。

她永遠提前把老師交付的功課做完,兩年來科科得A。楊定一勸她放輕鬆,甚至開玩笑︰「只要妳有一科得B,我就請妳吃飯!」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,楊元寧都沒吃到爸爸這頓「拜託不要拚命」的晚餐。

但別以為楊元寧是個無趣的書呆子。17歲時,她在朋友慫恿下參加試鏡,成為平面模特兒,楊元寧總是從紐澤西開車進紐約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,直接面對被挑選的殘酷,以及被選上後嚴苛的工作。第一次當模特兒,她是現場最小的菜鳥,做造型要忍受髮型師拉扯頭髮,拍照一站就是12小時。

她曾為美國《Vogue》雜誌拍照,在「紐約時裝週」走秀,上了哈佛大學後甚至擔任起模特兒指導。新手走秀難免膽怯,她上台前告訴自己︰「妳一定要相信自己是美麗的!」

不過她這個模特兒也很特別,拍照現場當大家都在閒聊,她卻帶上耳機,抱著書本苦讀。尤其接近大學申請前,有無數的先修科考試(Advanced Placement,簡稱AP),她一邊走秀一邊讀書,還得個全A

元寧做模特兒,除了好玩,更重要的是去吃苦。別以為模特兒光鮮亮麗,每一次面試都要殘酷地被挑選、到了現場要毫不保留,勇敢地展現自己,更別提在冬天穿薄紗拍照的痛苦。楊元寧開玩笑說︰「我爸爸覺得吃點苦很好,所以很支持。」

※助人為本,願世人都得福:她若不是天才,怎麼會如此優秀?楊定一卻說︰「每個孩子都是天才,只要大人能夠放下。」楊定一從不限制孩子們的選擇,唯一在意的,是希望孩子放下「我」,他說:「如果把自我成就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,到後來一定會失望。」

楊定一常說,人生最重要的是「願」,有了希望,自然會走向它。他在小小楊元寧心中種下「助人的願」,已長成一棵不斷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樹,只求濃蔭庇人。有了奔向藍天的目標,自然不會迷失。

楊元寧在學校曾經為了幫助中國兔唇的孩子籌措經費,舉辦時尚走秀活動募款;參加不同的非營利性組織,為貧苦的人找希望。楊定一在瓜地馬拉推動的「住屋計畫」,楊元寧更是重要幫手。那是一個為了當地貧民所興建的計畫,分別為「希望之村」與「光之城市」的計畫。「希望之村」建造了環保而美麗的房屋,每戶只要11000美元,目的是讓中低收入戶的貧民能夠有屋可住;「光之城市」則是造鎮計畫,包含2000戶住家、商用建築、學校、醫院等。

回美國的楊元寧,常想起那些貧窮景象,貧窮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住破爛鐵皮屋,一出門就被男人毛手毛腳,每天還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去工作,楊元寧就忍不住難過。於是,楊元寧在繁重的課業外,還主動提出要幫忙製作說明書,她打了幾十通國際電話,跟不同單位要來詳細資料,消化後寫成易懂的簡介,在瓜地馬拉總統面前簡報自己的夢想與實踐方法。

在新書《哈佛心體驗》最後她寫著:「我的夢想是,有一天,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。成為志工企業家之後,我希望能幫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、和諧、均衡的生活。我希望在某一天,即使是孤兒與棄兒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,並體驗世界的美好。」

為別人付出,回報是什麼?她笑著說:「看到被幫助的人開心,就是最棒的。」對楊元寧來說,哈佛大學,只是人生的起點:「我真要想趕快畢業,趕快去幫助人。」

電影《蜘蛛人》裡,影響蜘蛛人最深的一句話,是養育他成人的叔叔所說︰「Remember, with great power,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.(能力愈強,責任愈大。)」

楊元寧才20歲,讓人欣羨的天賦家世,滋養她,也考驗她。然而,最終能讓她閃閃發光的,不是出身豪門名校,也不是美貌與才華,而是慈悲心。

字字千金

字字千金



View more presentations or Upload your own.